江蘇新聞廣播推出多角度立體式清明宣傳
2023年04月19日 10:24今年清明,江蘇新聞廣播緊扣主題主線,從緬懷英烈到敬畏生命,從賡續奮斗到喚起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式策劃、最終呈現出線下活動、報道、音頻產品和節目“四位”一體的主題性文化內容產品。各項目特色鮮明、內容扎實,產生了較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特別活動“云山萬里 從家到‘家’——2023年雨花·清明祭”成功舉辦
4月5日上午,江蘇新聞廣播、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聯合策劃的“云山萬里 從家到‘家’——2023年雨花·清明祭”特別活動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成功舉辦。特別活動包括15分鐘莊嚴肅穆的祭掃儀式和近100分鐘的現場訪談;“讓英雄不再無名,讓事跡更加清晰”的思想提升了活動的高度與深度;“90歲女兒給犧牲90周年的父親隔空回信”“追尋‘父親’血濃于水的家國之愛”等故事引發了大范圍的傳播。
在臺領導的統籌指揮下,江蘇新聞廣播已連續3年策劃雨花英烈祭掃活動,并始終以新聞的眼光與標準執行。此次活動以“家”為內核,串起整場活動,一方面走進歷史深處,追尋名字、重溫英烈故事;另一方面發起文物征集、讓文物“回家”。項目組全程跟訪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的尋訪之旅,挖掘出了高波烈士之女高安莉此前不知道自己父親是烈士、鄭光祖烈士親屬希望能將他的名字列入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等故事,并在活動流程中加入了故事講述《追尋》《永遠的遺憾》等環節,使得整場活動更加豐滿動人。
針對此次特別活動,江蘇新聞廣播設置了事前、事中、事后的新聞傳播方案。事前以提前介入的尋訪為切入點,推出系列“懸念式”短視頻,引發大家關注當天的祭掃活動,得到了南京發布等官微的聯動轉發,并撰寫了新聞特寫《尋找你的故事——從未停下的腳步》,將祭掃英烈的意義進一步深化。活動當天,根據現場內容,對祭掃儀式、活動流程進行了全景快剪,同時聚焦“吳振鵬外孫黃品沅代母親讀信”“高安莉講述自己與父親的故事”的現場,推出了特寫視頻。《讓英雄不再無名,讓事跡更加清晰》一文被人民日報客戶端、光明日報等央媒轉發,活動全網點擊量近千萬。事后,江蘇新聞廣播還將對“文物回家”進行跟蹤報道,力爭在對雨花英烈的英雄事跡與精神的傳播和挖掘過程中形成品牌效應,打造活動IP。
此次活動還得到了我蘇網、中心站管理部和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全力配合。
系列報道《你,從未走遠》生動講述新時代英烈故事
清明期間,江蘇新聞廣播與我蘇網聯合推出系列報道《你,從未走遠》,以6位新評定的新時代烈士為報道對象,以海報、圖文、音頻等立體形式生動展現“英雄之光”,突出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體現英烈精神的賡續傳承。
6篇稿件《血與火的逆行,守護萬家燈火》《用生命刻在路上的69米》《一位“編外警察”的熱血情懷》《用生命完成最后托舉》《一腔熱血以身許國》《直面尖刀,為戰友留出“生命空間”》分別關注了消防員、警察、維和士兵等特殊職業、身份的烈士,還聚焦了我們身邊的平民英雄。記者走進他們曾經工作或生活過的地方,對話他們的親人和同事,再現烈士的感人故事,講述烈士的精神傳承。這組報道積極借助新媒體多平臺聯動宣傳,我蘇網專區閱讀量近100萬,其中《直面尖刀,為戰友留出“生命空間”》一稿被學習強國轉載。
短音頻產品《在人生的盡頭擺渡》喚起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在人生的盡頭擺渡》項目深入南京市第一醫院ICU、無錫市殯葬服務中心、南京市小行醫院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病區,觀察記錄“器官捐獻協調員”“入殮師”“臨終關懷護理員”等與死亡距離最近的從業者,采用紀實采訪的形式,呈現他們的工作狀態、故事、感悟,使聽眾感知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升生命意識和情感、感悟生命價值,以此來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本項目錄音中有大量遺體整容現場、器官捐獻協調現場、安寧療護現場的聲音紀錄呈現,真實動人。項目播出后社會反響強烈,音頻專區點擊量超50萬。南京市中醫藥大學領導通過項目組聯系安寧療護病區護士長,邀請其走進校園與學生講演分享;省衛健委管理的省人體器官獲取服務管理中心官方微信轉發推薦。
互動節目《最后的告白》 以愛之名讓愛延續
如果離別是無法避免的終章,那人生最后一次告白你想留給誰?清明節當天,江蘇新聞廣播發起全天互動特別策劃《最后的告白》,走進中華遺囑庫遺囑咨詢現場,在獲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記錄其遺囑咨詢、幸福留言錄制的全過程;在獲得中華遺囑庫授權后,由江蘇廣播主持人錄制“幸福留言冊”上的感人留言,制作成11條宣傳帶在全天播出;發起大藍鯨LIVE互動,邀請聽眾分享自己對故人追憶、對家人告白。大量聽眾在互動專區留言,真摯動人。截至當晚節目結束,大藍鯨互動專區點擊量超過10萬人次。